当前位置: 首页 > 英语散文 > 正文

为了送孩子读名校,这对夫妇竟然……

来源: 东南文学汇 时间:2021-07-08

作为家长

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而这条起跑线

就是孩子所接受的教育

好像从一开始

我们就为孩子的人生划定了一条线

从一开始就不能落后

或许是这条线的注脚

而起跑之后的终点

又在哪里呢?

教育会带着孩子

跑向何方呢?

电影《起跑线》所探讨的

就是这些问题

这是我们分享的第5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和《摔跤吧!爸爸》一样,这部印度电影同样聚焦了社会现实,反映了印度当下面临的阶层固化及其带来的教育不公。

哪些亮点值得看看?

一波三折的剧情走势

影片围绕拉吉一家的“择校”困扰展开。

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拉吉和米图在旧街区经营着一家服装店。表面上,这对夫妻生活幸福、家庭和睦,可问题随着女儿皮娅的长大接踵而来。

妻子米图认为,一定要让女儿进入“指南”评选的很好的学校。不然,皮娅就会变得孤僻、自卑,没有未来。

整个影片的节奏在不断遇到问题和想到解决办法中进行。从搬入学区房到住进贫民窟,从顺利入学到很后公然退学。

过程之曲折、落差之大,生动展现了为了给孩子争取入学机会的父母的付出。

深刻展现的阶层矛盾

拉吉一家并不是一贫如洗,他们有实力搬进学区房,有实力为了通过入学考核参加各种培训,把自己包装成上层人士。

但不同阶层的矛盾还是横亘在他们与上层人士之间。

一方面,他们与上层人士的生活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试着穿名牌、办party、练跳舞,但无论怎么努力,旧街市的习气还留在身上。

另一方面,皮娅也无法和新伙伴很好地相处,只因她的口音就被其他小朋友疏远。

当拉吉一家进入贫民窟之后,镜头一下对准了印度社会中很下层人群的生活状态。

他们双手布满了老茧;他们需要靠争抢换取少量的水和粮食;他们为了工作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严格限制……

直观展现的阶层矛盾给观众带来冲击,也足以引起思考。

直面探讨教育本质

贫民窟的生活以及希亚姆一家给拉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一心想要女儿跻身名校,融入上层社会的拉吉开始思考,富人的世界究竟比穷人好在哪里?

他曾以为贫民窟的孩子会穿着破烂的衣服,说粗话、打群架,教坏自己的女儿。

但在贫民窟生活的岁月里,这些孩子教会了皮娅如何保持真我,如何在没有饰品、电视、玩具的情况下保持开心和乐观。

反观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费尽心机地做着卑劣的事情。以说自己的母语为耻;贩卖手中的权力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毫无顾及地剥削本就艰难生存的穷人……

哪些问题值得想想?

贫穷即丑恶?

一直生活在贫民窟的希亚姆在拉吉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拉吉适应贫民窟的生活。

为了帮拉吉凑够学费,希亚姆想尽办法。他虽然贫穷,却愿意倾其所有去帮助别人。

生活在贫民窟的希亚姆懂得分享和爱,而拉吉很终为了捍卫公平挺身而出,公然让女儿退学。

家长们看一场演出,以为演出者是富人家的孩子时,他们为之鼓掌欢呼;可当他们知道这是由公立学校的贫困学生出演时,他们却集体沉默了。

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偏见?贫穷就意味着丑恶吗?我想影片给了我们否定的答案。

进入名校是为了家长还是为了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挤破头将孩子送到名校,美其名曰“为了孩子”。

“进这所学校不是你们在培养他们,而是他们在满足你们。”拉吉在舞台上公然批判道。

当父母的社会角色渐渐褪去,孩子成为了他们的“社交资本”。孩子的外表、成绩、荣誉都是父母的谈资。

父母很想把自己所能够到的“很好”的给孩子。可这到底是为了缓解父母自身的焦虑还是真正为了孩子呢?或许在这部影片中,你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什么才是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

影片中,富人利用各种便利抢占了本该属于贫困学生的入学资格。女仆出身的校长公然将入学资格当作“权力的游戏”。“你能向谁举报?政府?媒体?警察?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上学。”

学校默许了“教育沦为一桩生意”并以此获利。

“在如今这个时代,家长们只重视孩子的能力而非人品。”拉吉在影片很后的这段演讲直接将问题抛出。

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教给孩子的是渊博的知识还是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都被推到了眼前。

教育是每一个家长关心的问题

当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

当不想输的焦虑被各种现实环境放大

家长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孩子

或许

《起跑线》能给你一些答案

本期电影推荐人:郭馨泽

每个人在电影里

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每个人也有自己珍藏

或者深受启发的影片

在这里

中教君邀请大家成为

我们的电影推荐人

陪着大家一起看电影

一起找到答案

做手术能治好癫痫吗
长春癫痫专业医院
癫痫检查费用要多少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