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 正文

家访要体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

来源: 东南文学汇 时间:2021-06-27

●江文林(安徽)

 

 

一段时间以来,家访成为少数教师出气、告状的手段。一见家长的面,孩子的缺点、错误被当作一发发炮弹,向家长狂轰滥炸,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孩子,责怪家长。

 

当孩子在学校犯错时,少数教师责令孩子停课离开校园,并通知家长一同到校接受教师的“再教育”。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受训”已成为潮流。家长在教师面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一个劲地“认错”,赔小心。难怪一些家长反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在“认错、赔小心”的背后,遭殃、受伤的仍是孩子。

 

家访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手段。在家访过程中,老师在家长面前对孩子的一个赞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让孩子受益匪浅,让家长深受鼓舞。反之,老师在家长面前对孩子的一个训斥、一次指责、一句挖苦、一个告状,将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长久的、甚至是永远的创伤,也给家长的心中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家访是一门教育艺术。成功的家访催人奋进,失败的家访让人沮丧。

 

如何捕捉家访的很佳时机?采用什么行为方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每周、每月、每学期访问多少家庭?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深思的。要知道,再差孩子的身上也有闪光的东西。为什么大多数家访都选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呢?即使在孩子犯错时进行家访,教师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采取宽容的态度,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当然宽容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通过家访教育,让孩子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次过失造成的危害,让孩子从小知道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家访作为一种面对面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交流方式,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具有独特的优势。基础教育的很大社会特点是普惠性,很大的历史使命是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学生的“全面”。基础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专、精人才,而是普惠性大众化教育。做好面向后进生的家访工作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很好诠释。否则就是管理失职,教育失位,教师失责。班主任每学年对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争取三年内把所有学生家庭访问一次;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后进生家庭常访多访。这既体现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均等性,更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家访要体现对孩子的人文关怀。人文,就是人性和文明。提倡体现人文关怀的鼓励式家访,让“告状”式家访永远退出历史舞台, 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也是每一位有良心、有善心、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遵从的道德底线。在家访过程中,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关爱,少点淡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诚意,少点说教;多些倾听,少点厌烦;多点赞言,少点责备;多些“鼓励”,少点“刺激”。这样既能达到沟通情感效果,又能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

郑州市看癫痫去哪比较好
武汉较好的癫痫医院
武汉治疗癫痫病医院

热门栏目